不同的社群平台有什麼差異呢?又該如何選擇呢?

不同的社群平台有什麼差異呢?又該如何選擇呢?

網路迅速發展使得我們習慣沉溺在數位社群的生活裡,無論是日常聊天、生活分享還是蒐集資訊,幾乎都在手機、平板或電腦中盤旋。品牌端或自媒體經營者們,如果想增加與大眾的連結點、拉近並維繫情感關係,想當然耳需要更加用心投入其中。

不同社群平台的生態模式

Pixnet痞客邦
Medium
Xuite隨意窩
Blogger
Vocus方格子
Blogger.com
Wix.com
Matters
WordPress
PTT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TikTok
YouTube
Instagram
WeChat
LINE
Apple Podcasts
Google 播客
SoundOn聲浪
Firstory
Spotify
KKBOX
Clubhouse
Dcard
LinkedIn
Discord
Telegram
WhatsApp

雖然多面向經營也許能提升曝光機會,但如果力不從心,也許會因不夠周全而導致產生負面形象。現有的多樣化平台,在時間淬鍊下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自有生態,我們需要先思考主要目標對象為何(年齡層、喜好、使用習慣等)?同時搭配現有能力,思考素材產出、策略操作和操作執行等規劃,針對合適的平台逐步打造專屬的形象內容。

文字的力量⏤形象化情感與意象

「靈魂、鬼魂在人們口耳相傳與網路資料的堆疊中,成為看不見但存在的事實。」

有人喜歡長文,有人喜歡短文;有人喜歡白話文,有人喜歡文言文。不同的內容將會吸引到不同的目標客群,雖然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但思考完自身能力的同時,依舊要回到目標受眾的需求,多方測試內容在市場的反應,找出文章長度、敘事口吻或個人風格的甜蜜點。當然自由發揮也是挺好的模式,很多部落客最初也是紀錄生活、培養興趣起家,只是因為現在人人都在發聲,想要被看見需要更加努力。

假如你擁有一種能力,透過文字能將感受、情感或故事形象化、具象化,也許你可以嘗試經營部落格以文字為主攻型的社群。

參考平台:Pixnet痞客邦、Medium、Xuite隨意窩、Blogger、Vocus方格子、Blogger.com、Wix.com、Matters、WordPress、PTT、Facebook、Twitter

圖影的見證加強視覺記憶

「我是不是在哪裡看過你?」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想要抓住短視覺的記憶,在圖片或影片的製作就要更加著墨。一邊思考大家想看什麼,一邊詢問自己能產出什麼,除了站在自身角度進行宣傳,也別忘記社群是拿來雙向溝通的地方。

建立靈感思緒Tips

  1. 大量瀏覽:蒐集國內外經典案例,搭配定期瀏覽相關網站或新聞,不間斷地更新腦內資訊。
  2. 分解吸收:分析成功架構的重要因素,作為未來發想的參考。
  3. 融會貫通:搭配重要時事節慶做整合,遇到瓶頸卡關時可以在網路社團找同業進行討論,也許能激發全新可能。

我們盡心盡力產出的內容,要如何脫穎而出被眾人所看見呢?除了內容完善後,廣告也是另一門學問,讓我們繼續討論下去。

延伸閱讀:【7個流程認識FB、IG廣告投放!一起跟著教學嘗試看看】

參考平台:Instagram、Facebook、Twitter、TikTok、YouTube、Instagram、WeChat、LINE

聲音的陪伴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傾聽的美好,也許就是在失去視覺時更能沉醉。」

你也有在聽Podcast節目嗎?從通勤、用餐到休息時光,假如雙手和雙眼都處在忙碌狀態,耳朵已經也無法閒著,也許這是現代人的通病,但也許是另一種心靈的陪伴與寄託。

如果你也擁有一副迷人的嗓音,何不在線上迷倒眾生呢?

參考平台:Apple Podcasts、Google 播客、SoundOn聲浪、Firstory、Spotify、KKBOX、Clubhouse

人群聚集的地方都叫社群

地表最初的知名度擴散方法應該就是「口碑」了吧!當今的LINE、Dcard、PTT、Discord等,宛如是將其搬至網路,對外溝通的門檻降低,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增加了人們聚集討論的機會,提升了擴散的速度與廣度,與此同時真相的透明度也逐漸混濁;在這個人人都能快速發聲的世代,對品牌、經營自媒體或想紅的人們來說,是天堂也是地獄,增加了許多曝光管道和機會,但競爭也更加提升;點燃火花也許簡單方便,但不是絢彩奪目的煙火就是引火自焚的飛蛾。

我們會看見人們溫暖的模樣,也會看見激動版的口語交流,而負面的攻擊性言論當然也少不了;媒體的真實性、業配來的措手不及,還是鍵盤手的口水戰,說到這感覺就可以討論一下《後真相時代》。

如果你想要透過FB社群、LINE社群或Discord,將一群人聚集期望培養成忠實鐵粉,那你一定充滿自信!但要記得不能做壞事,畢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參考平台:LINE、Dcard、PTT、LinkedIn、WeChat、Discord、Telegram、WhatsApp

想清楚為何而做之後答案將會浮現

釐清品牌的價值,不盲目追求時下人們聚集的地方,專心評估現有資源並規劃策略性佈局,不斷測試調整並堅持下去,我相信我們都會看到那倒曙光!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